诗词原文
煮芋谈禅
朝代:宋
作者:释宗杲
煨芋当时话已新,如今拈出更精神。
千峰顶上无拘束,万象丛中得自由。
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鸥。
几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自幽。
作者简介
释宗杲(1089年-1163年),南宋临济宗高僧,字昙晦,号妙喜,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少时即颖悟过人,十三岁能背诵《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后投临济宗高僧大慧宗杲门下学法,得法后,成为禅宗一代宗师,对后世禅宗影响深远,其禅风峻烈,主张“看话禅”,强调通过参悟禅宗公案来明心见性。
译文
当年煨煮芋头时谈论的话题已经新颖独特,如今再次提及更是充满了新的精神内涵,站在千峰之巅,没有任何束缚,于万象丛中获得了真正的自由,不向人间争宠夺利,只将心事寄托给那自在的沙鸥,不知何时能归隐到那青山之外,月华如水,松风阵阵,小径自是一片清幽。
释义
这首诗通过回忆当年煮芋谈禅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追求,诗中“煨芋当时话已新”一句,既是对过去禅谈的回忆,也暗示了禅宗思想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如今拈出更精神”则进一步强调了禅宗思想的永恒价值和生命力,后两句则描绘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理想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煮芋谈禅为引子,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追求,诗中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禅宗思想的深刻阐述,又有对理想境界的生动描绘,通过“千峰顶上无拘束,万象丛中得自由”等句,诗人展现了自己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豁达情怀,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禅宗思想的热爱和执着追求,以及对禅宗精神永恒价值的坚定信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释宗杲的禅宗修行经历有关,作为南宋临济宗高僧,释宗杲一生致力于禅宗思想的传播和实践,在修行过程中,他深刻体会到了禅宗思想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时刻,回忆起当年与同道中人煮芋谈禅的情景,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自己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追求,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禅宗思想的永恒价值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