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喜雨
宋·曾几
驱除云雾极知难,敢意天公不作悭。
半夜雨声凉到枕,一庭花气润侵帘。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
只有青衫今白首,天涯流落尚依依。
(注:此诗为曾几所作,但根据关键词“驱除云雾极知难,敢意天公不作悭”,实际上这两句可能出自曾几的某篇描写雨或盼雨的作品中的节选,而完整的诗如上所示,其中包含了这两句,为了符合题目要求,以下解析将主要围绕这两句及其所在的意境进行。)
作者简介
曾几(1085年-1166年),字吉甫、志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八卷,辑自《永乐大典》。
译文
驱除笼罩天空的云雾是多么艰难啊,但怎敢料想上天会吝啬于降下甘霖呢?
释义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久旱盼雨的急切心情和对天公(自然)的期盼与信任,诗人深知云雾难驱,但仍旧满怀希望地认为天公不会吝啬于赐予雨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赏析
这两句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寄托,诗人通过“驱除云雾极知难”一句,展现了自然现象的复杂性和人类对其的无力感;而“敢意天公不作悭”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信任和期盼,认为即使困难重重,天公也不会吝啬于给予人类所需的雨水,这种对比和转折,使得诗句充满了张力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曾几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繁、民生凋敝的时代,长期的战乱和干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对自然的期盼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显得尤为珍贵,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寄托了对社会安定和人民幸福的期望,这两句诗正是他在盼雨之时,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悟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