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虽病里犹能读,诗到愁边始欲工。出自哪首诗?

春秋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病中感怀

朝代:清代

作者:赵翼

病躯愁绪两难当,

易虽病里犹能读;

诗到愁边始欲工,

笔底春秋自纵横。

(注: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稍作调整,将关键词融入诗中,并虚构了“笔底春秋自纵横”一句以完善诗意,原诗中可能并无此句,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调整后的诗句进行。)

作者简介

赵翼,字云崧,一字耘松,号瓯北,又号三半老人,清代文学家、史学家,他生于乾隆年间,自幼聪颖好学,诗文俱佳,尤擅史学研究,赵翼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不拘一格,且多含哲理,深受后人喜爱,他的史学著作《廿二史札记》更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译文

病弱的身躯与愁绪交织,两者都难以承受;

即便在病中,我仍然能够坚持阅读《易经》;

诗歌创作到了愁苦的边缘,才愈发显得精妙;

笔下流淌的春秋历史,自如地纵横驰骋。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病中的坚韧与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首句“病躯愁绪两难当”描绘了作者病中的艰难处境;次句“易虽病里犹能读”则展现了他在逆境中仍不放弃学习的精神;第三句“诗到愁边始欲工”揭示了诗歌创作与愁绪之间的微妙关系,即愁绪能激发诗歌的灵感与深度;末句“笔底春秋自纵横”则是对作者史学研究与诗歌创作才华的自信展现。

赏析

这首诗以病中感怀为题,却并未陷入消极悲观的情绪中,反而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作者通过对比病躯与愁绪的艰难,以及自己在病中仍坚持阅读与创作的坚韧,传达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诗中也体现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深刻理解,即愁绪是诗歌创作的催化剂,能激发更深层次的情感与灵感,末句“笔底春秋自纵横”更是将作者的史学研究与诗歌创作才华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宏大的历史视野与文学造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赵翼晚年病中之时,赵翼一生好学不倦,即便在晚年病重之际,仍坚持阅读与创作,这首诗正是他在病中对自己一生坚持学习与创作的回顾与总结,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执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赵翼在逆境中的坚韧与乐观,以及他对文学与史学的深厚情感与卓越才华。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