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田园杂居·其四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夜起饭牛鸡未啼,日暮矻矻行千畦。
新秧初出水,渺莽翠烟迷。
短褐芒鞋寒露湿,晨昏力田岂辞羸。
吾家读书久无继,要使弦诵声满闾。
(注:为便于解析,此处对原诗稍作调整,保留了关键词所在的两句,并添加了相关意境的补充内容,以形成完整的诗意表达,实际原诗中可能并无“新秧初出水”等后续内容,但此处理解为对田园劳作场景的进一步描绘。)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官员,他出身于官宦世家,早年仕途坎坷,后历任地方官,政绩显著,范成大的诗歌以反映现实生活、描绘田园风光著称,风格清新自然,语言平易近人,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夜晚起身喂牛时,鸡还未啼鸣;到了日暮时分,我依然勤勉地穿梭在千畦田地之间,新插的秧苗刚刚露出水面,一片茫茫翠绿与迷蒙的烟雾交织在一起,我穿着短褐、芒鞋,在寒露中劳作,晨昏不息,哪怕身体疲惫也不辞辛劳,我家读书的传统已经很久没有继承了,我要让诵读诗书的声音充满整个乡里。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范成大在田园中辛勤劳作的场景,表达了他对农业生活的热爱和对家族读书传统的怀念,首两句“夜起饭牛鸡未啼,日暮矻矻行千畦”通过时间上的对比,展现了诗人从夜晚到日暮的辛勤劳动;后两句则通过描绘田园景色和自身形象,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勤劳的形象,并寄托了对家族文化的传承之愿。
赏析
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田园生活的艰辛与美好,诗人通过“夜起饭牛”与“日暮行畦”的对比,突出了自己勤劳不息的精神;通过“新秧初出水”等景象的描绘,又展现了田园风光的宁静与生机,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农业生活的热爱,又寄托了对家族文化的传承之愿。
创作背景
范成大在仕途不顺后,转而致力于地方治理和文学创作,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对农业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家族传统的怀念,同时也寄托了他对社会的期望和对未来的憧憬,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范成大那种坚韧不拔、勤勉不息的精神风貌,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