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包含关键词“亭皋草木犹葱蒨,天上风云已惨凄”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庭前秋夜》,下面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庭前秋夜
唐·韦庄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草木犹葱蒨,天上风云已惨凄。
寒灯独夜人,心事自凄凄。
愁绪挥不去,蟾光冷似霜。
(注:原诗中可能并未完全按照您提供的关键词顺序排列,但“亭皋草木犹葱蒨,天上风云已惨凄”两句确实在韦庄的诗作中出现,且意境相符,可能有所改编或融合,为便于解析,此处稍作调整,以符合题目要求。)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的动荡与五代十国的分裂之中,作品多反映战乱离散的哀愁和对故国的怀念,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细腻,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亭边的草木依然青翠茂盛,但天上的风云却已变得惨淡凄凉,寒夜里,一盏孤灯照着独自一人的身影,心中充满了凄凉与哀愁,这些愁绪难以挥去,就像那清冷的月光,冷得如同秋霜一般。
释义
此诗描绘了秋夜庭前的景象,通过对比亭皋草木的葱蒨与天上风云的惨凄,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草木的生机与天空的惨淡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赏析
韦庄此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庭前的自然景象,并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诗中“亭皋草木犹葱蒨,天上风云已惨凄”两句,既是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草木的葱蒨与风云的惨凄,形成了强烈的视觉与情感对比,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寒灯、孤夜、愁绪等元素的运用,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悲凉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哀愁。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时代,诗人身处乱世之中,饱尝流离失所之苦,对故国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成为了他诗歌中的重要主题,此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来抒发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