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化十五首其一
宋·程颢
万物纷纭只目前,
一气推移均野马。
百年蒙覆等醯鸡,
谁把清光付落霞。
作者及朝代
作者:程颢(1032年—1085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程颢,字伯淳,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河南府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与其弟程颐合称“二程”,与周敦颐、张载同称“北宋四子”,程颢提出“心即理也”的命题,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强调“识心”的重要性,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旨在通过内心自省和体悟来把握天理,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万物纷繁复杂尽在眼前展现,
如同自然界的气息在不停地流转,就像那奔腾不息的野马。
人生百年常被世俗所蒙蔽,
就像那醯鸡(醋瓮中的蠛蠓)不知天高地厚,
又有谁能将这份清澈的光芒,
赋予那即将消逝的晚霞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万物纷纭、气息流转的自然景象,以及人生百年的短暂与蒙昧,表达了诗人对宇宙真理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诗中“一气推移均野马”比喻自然界生生不息、变化无穷的力量,“百年蒙覆等醯鸡”则讽刺了人类因世俗偏见而难以洞察真理的愚昧状态。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洞察,首句“万物纷纭只目前”描绘了眼前世界的纷繁复杂,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一气推移均野马”以野马奔腾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界生生不息、变化无穷的力量,体现了诗人对宇宙真理的敬畏和追求,三句“百年蒙覆等醯鸡”则通过醯鸡的比喻,讽刺了人类因世俗偏见而难以洞察真理的愚昧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末句“谁把清光付落霞”则以落霞为喻,寄托了诗人对真理和光明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程颢在观察自然、思考人生时所作,作为一位理学家和教育家,程颢一生致力于探索宇宙真理和人生意义,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和感悟,同时也寄托了对真理和光明的向往,在北宋时期,理学思想逐渐兴起,程颢作为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作也反映了当时理学思想的发展和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