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花旧识非生客,山水曾游是故人。的解释

生辉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故地有感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莺花旧识非生客,山水曾游是故人。

几度寻幽成独往,一回览胜一伤神。

风前月下谁为伴,柳外桃边忆旧春。

莫道此中多胜迹,只因曾共故人巡。

作者简介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代诗人、散文家,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性灵派三大家”,主张作诗要有真性情,有个性,要写得风趣,反对模拟古人,反对形式主义的桎梏,著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等。

译文

那些莺啼花开的景致如同旧日相识,并非初次见面的生客;曾经游历过的山水,如今看来都像是久违的故人,我多次独自寻觅幽静之地,每一次游览胜景都不禁黯然神伤,在风前月下,又有谁与我为伴呢?只能在柳外桃边回忆往昔的春天,不要说这里有许多名胜古迹,只是因为曾经与故人一同游览过,才显得如此特别。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地的深厚情感,将自然景物视为旧友重逢,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故人的深切思念,通过描绘莺花、山水等自然景象,以及独自游览、回忆往昔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伤。

赏析

这首诗以“莺花旧识非生客,山水曾游是故人”开篇,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以情感,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独自游览胜景、回忆往昔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人的深切思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孤独感,使整首诗更加感人至深。

在表达手法上,诗人运用了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如“莺花旧识非生客”一句,将莺花拟人化为旧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亲切感;“山水曾游是故人”一句,则将山水拟人化为故人,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故地的情感,诗人还通过“几度”、“一回”等词语的反复使用,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袁枚在游览故地时所作,诗人曾在此地留下过许多美好的回忆,与故人一同游览山水、赏花观鸟,如今故人已逝或远在他乡,诗人独自重游故地,不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他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对故人的思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底蕴,也反映了清代文人墨客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