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泉激激人声远,修竹萧萧暑令寒。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唐·皎然

流泉激激人声远,修竹萧萧暑令寒。

闲伴孤云静伴鹤,幽居深处即桃源。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朝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从事儒学,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士多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创作成就颇高,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丽闲淡,意境深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清澈的泉水潺潺流淌,伴随着远处的人声渐行渐远;修长的竹子在风中萧萧作响,使得炎热的夏日也仿佛带上了几分寒意,我悠闲地陪伴着孤云,静静地与白鹤为伴,在这幽居的深处,仿佛就是人间仙境——桃源。

释义

“流泉激激人声远”描绘了山间清泉流淌的悦耳声音,以及人声在远处回荡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修竹萧萧暑令寒”则通过竹子的摇曳声,以及由此带来的凉爽感觉,展现了夏日山居的清幽与凉爽,后两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幽居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幽美的山居图景,前两句通过听觉和感觉的结合,生动地展现了山间的自然美景和凉爽气候,为全诗奠定了清幽闲适的基调,后两句则通过“闲伴孤云静伴鹤”的意象,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追求心灵自由的高洁情怀,最后一句“幽居深处即桃源”则将这种生活理想化,将其比作人间仙境,进一步强化了全诗的主题。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长期生活在山林之间,对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敏锐的观察力,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某个夏日,独自在山居之中,感受到山间清泉的悦耳、竹林的凉爽以及内心的宁静时,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皎然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也寄托了自己对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生活的理想。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