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叹春
唐·李群玉
一味凄凉君勿叹,平生初不愿春知。
寒梅瘦影横斜处,冷月清光映照时。
雪压枝头花更艳,风吹陌上草难支。
世间万物皆如此,何必伤怀叹式微。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李群玉写过此诗。)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著名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时期,他才华横溢,擅长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景物,抒发情感,尤其擅长写山水田园诗和抒发个人情怀的抒情诗,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一片凄凉之景你莫要叹息,我一生本就未曾希望春天知晓我的心意,看那寒梅在寒风中瘦影横斜,冷月的清光映照下更添几分清冷,雪花压在枝头,梅花却绽放得更加鲜艳,风吹过田野,草木却难以支撑,世间的万物都是如此,又何必为它们的衰败而伤怀叹息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寒梅、冷月、雪压枝头、风吹陌上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诗人以“一味凄凉”开篇,却劝慰读者不要叹息,因为这是他一生所追求的,不愿被春天知晓的内心世界,诗中通过对比寒梅在逆境中绽放与草木在风吹中衰败的景象,揭示了世间万物皆有盛衰之理,人生亦应如此,不必为暂时的困境而过度伤怀。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借物言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抒发诗人的情感,诗人以寒梅和草木为对比,展现了坚韧不拔与脆弱易折的两种不同生命态度,寒梅在逆境中依然绽放,象征着诗人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草木在风吹中难以支撑,则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脆弱,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深刻理解和豁达态度。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创作,以下背景为假设)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群玉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面临着人生的某种困境或挫折,诗人并未因此消沉沮丧,而是以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他通过描绘寒梅在逆境中绽放的景象,来表达自己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也通过对比草木的脆弱易折,来提醒自己不要为暂时的困境而过度伤怀,这首诗不仅是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也是诗人对自我精神的一种激励和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