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恨山林淹岁月,但悲道路困风沙。的释义

小编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中杂诗

朝代:宋

作者:释绍嵩

空山无近远,草木自幽深。

不恨山林淹岁月,但悲道路困风沙。

云藏野寺僧初定,月照前村犬未吟。

欲问人间何所似,乱峰深处鸟声沉。

作者简介

释绍嵩,南宋时期的僧人、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留有诗作传世,他的诗歌多描绘山林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

译文

空旷的山林中,无论远近,草木都长得幽深茂密,我并不怨恨在这山林中度过的悠悠岁月,只是悲叹在道路上奔波时遭遇的风沙困扰,云雾缭绕中,野外的寺庙里僧人刚刚入定,月光照耀下,前村的狗还未吠叫,想要问这人间像什么,只觉乱峰深处鸟鸣声低沉。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林与道路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奔波的厌倦,首联写山林的空旷与草木的幽深,为全诗奠定了宁静悠远的基调,颔联中的“不恨山林淹岁月”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满足与享受,而“但悲道路困风沙”则透露出对世俗奔波的无奈与悲叹,颈联通过云藏野寺、月照前村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宁静与美好,尾联则以问句作结,将诗人的感慨与思索引向深处。

赏析

这首诗以山林为背景,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诗中“不恨山林淹岁月”与“但悲道路困风沙”两句,情感鲜明,对比强烈,充分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来烘托氛围,如“云藏野寺”、“月照前村”等,使得全诗意境深远,韵味悠长。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无确切史料记载,但可以从诗中感受到诗人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奔波的厌倦,这可能与诗人自身的经历有关,或许他在世俗生活中经历了许多波折与困扰,从而产生了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这也可能促使诗人更加向往宁静的山林生活,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与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普遍心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