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听金山古寺锺,三巴昨梦已成空。的解释

小编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忆江南旧游

唐·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重来如梦里,卧听金山古寺锺,三巴昨梦已成空。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作品多反映战乱离愁和个人情感,韦庄的诗风清丽婉约,词则更以抒情细腻、意境深远著称,对后世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译文

曾经年少时游历过繁华的五陵之地,那时夜晚的子夜歌声清脆悠扬,月光洒满楼台,银烛树前灯火通明,仿佛白昼一般,露桃花开之处,感觉不到秋天的到来,西园中的公子名叫无忌(借指贵族子弟),南国的佳人被称为莫愁(借指美丽女子),如今我再次来到这里,却如同在梦中一般,只能躺着聆听金山古寺传来的钟声,过去在三巴(古代地名,泛指四川东部和重庆一带)的种种梦境都已经化为泡影。

释义

这首诗回忆了诗人年轻时游历江南的美好时光,通过描绘昔日繁华的景象、美丽的景色和人物,与今日重来时的凄凉、空虚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变迁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回忆为线索,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情境,展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深深眷恋,首联和颔联通过描绘五陵的繁华、子夜歌的悠扬、银烛树前的明亮和露桃花里的春意,营造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欢乐的氛围,颈联通过“无忌”和“莫愁”两个名字,暗指了当时贵族子弟和美丽女子的无忧无虑,这一切都在尾联中化为泡影,诗人只能卧听古寺钟声,感叹昨梦成空,表达了对现实变迁的无奈和感慨。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流离失所,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晚年时期,回忆起年轻时游历江南的美好时光,对比当时与现在的巨大反差,有感而发,通过这首诗,韦庄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战乱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