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雨后山家起较迟,天窗晓色半熹微。
老盆初熟杜鹃花,啼鸟正繁梅子酸。
野老固穷心易足,贵人轻险意难安。
更欲鉏畦向东去,园丁来报竹行鞭。
作者及朝代
作者:范成大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官员,他早年仕途坎坷,后曾任地方官,政绩显著,晚年退隐石湖,致力于文学创作,范成大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田园诗,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译文
雨后山村的人家起床较晚,天窗透进来的晨光还带着微微的朦胧,老盆里刚煮熟的杜鹃花(此处杜鹃花可能指一种可食用的植物或比喻花色鲜艳的食物),伴随着鸟儿的啼鸣,梅子正酸,山野老人安于贫困,容易满足;而权贵之人轻视危险,内心却难以安定,我还想扛着锄头向东边的田畦走去劳作,这时园丁来报告说竹林里的竹子正在抽鞭(生长新笋)。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山村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景象,以及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与向往,诗中通过对比山野老人的知足与权贵的不安,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赞美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最后两句“更欲鉏畦向东去,园丁来报竹行鞭”则展现了诗人对田园劳作的热爱和对自然生命力的欣赏。
赏析
范成大的这首田园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宁静,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如雨后初晴的天色、杜鹃花与梅子的味道、鸟儿的啼鸣等,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诗人通过对比山野老人与权贵的不同心态,表达了对简朴、知足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最后两句以园丁报竹行鞭为结尾,既增添了田园生活的情趣,又寓意着生命的勃勃生机和不断向前发展的力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范成大晚年退隐石湖期间,此时的他已经历了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起伏,对世俗名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在退隐田园的生活中,他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并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境的写照,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