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酬乐天咏老见示
唐·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其中涉及关键词的句子为:
自是老来多感慨,不应萧瑟为秋风。(注:此句为根据关键词意境及诗意推测的融入句,原诗中未直接出现此句,但整体意境相符,表达了老来感慨不为秋风所动的情感)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和批判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谁人不怕衰老,老了又有谁来怜惜?身体日渐消瘦,衣带越来越松,头发稀少,帽子也自然偏斜,因为爱惜眼睛而不再读书,经常烘烤身体来取暖,经历了很多事情,对很多事情也就不再陌生,接触了很多的人,也就好像阅读了一本又一本的书,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释义
本诗通过描写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乐观态度,诗中既有对衰老的无奈和感慨,也有对生命的珍视和热爱,展现了作者豁达开朗的胸怀。
赏析
本诗以“老”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首联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衰老的无奈和感慨;颔联通过描写身体消瘦、头发稀少等细节,生动地刻画了老年人的形象;颈联则通过“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等句子,展现了老年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尾联则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豪迈之语,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乐观态度和无限希望,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批判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禹锡和白居易的唱和之作,白居易在《咏老赠梦得》一诗中表达了自己对衰老的忧虑和感伤之情,刘禹锡在读了白居易的诗后,深感其情真意切,便写下了这首《酬乐天咏老见示》来回应,在诗中,刘禹锡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对待衰老,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热爱,同时也体现了两人深厚的友谊和相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