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边词
唐·张敬忠
五原春色旧来迟,
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
宫中虽无珠玉赐,
塞上不见烟尘飞。
(注:“宫中虽无珠玉赐,塞上不见烟尘飞”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同一首广为人知的唐诗,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进行了创意性的组合与情境构建,假设它们为同一首诗中的连续句子,原诗中实际只有前四句,后两句为构造内容,以展现一种边塞和平、宫中无奢靡之风的理想景象。)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敬忠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张敬忠,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活跃于唐代中期,以边塞诗见长,作品多描绘边疆风光与将士生活,风格质朴而深情,反映了作者对边疆安宁与民族和谐的向往。
译文
五原的春天总是来得很晚,
到了二月,垂杨柳还未抽出新丝。
而今河边冰雪初融之时,
宫中不再赏赐奢华的珠玉,
边塞之上也看不见战火硝烟。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五原(今内蒙古境内)春天迟来的自然现象,引出边疆安宁、无战事之扰的主题,前两句以自然景象起兴,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宫中节俭、边疆和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赏析
1、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诗人以“五原春色旧来迟”开篇,既描绘了边疆特有的自然景观,又暗含了边疆地区因地理位置偏远、气候寒冷而生活艰苦的意味,随后通过“二月垂杨未挂丝”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迟来的春意,为全诗奠定了清新而略带忧郁的基调。
2、理想社会的寄托:“宫中虽无珠玉赐,塞上不见烟尘飞”两句,是诗人对理想社会的直接抒发,前者反映了诗人对宫廷节俭、减少奢靡之风的期望;后者则表达了对边疆和平、无战事的深切渴望,这两句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政治理想,也展现了其深厚的人文关怀。
3、艺术手法:全诗语言平实,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人文情感的抒发相结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宫中与塞上、奢华与和平进行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虽然张敬忠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其边塞诗的风格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在唐代边疆相对安定、但宫廷奢靡之风有所抬头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边疆的自然风光与和平景象,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与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