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思
宋·林逋
漠漠寒花欹晚照,翩翩孤蝶弄秋光。
空庭日暮鸟飞尽,幽径风高叶落黄。
野旷人稀行路远,云深山冷雁声长。
此情此景谁能解,独倚阑干望远乡。
作者简介
林逋,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可能是一位不太为后人所熟知的文人,他的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擅长描绘秋日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孤寂。
译文
稀疏的寒花在傍晚的斜阳下微微倾斜,孤独的蝴蝶在秋日的阳光下翩翩起舞,空旷的庭院在日暮时分鸟儿已全部飞尽,幽静的小路上风高叶落,一片金黄,原野空旷,人烟稀少,行路显得格外遥远;云深山冷,大雁的叫声在空中回荡,此情此景谁能理解呢?我只能独自倚靠在栏杆上,远望故乡的方向。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傍晚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首联“漠漠寒花欹晚照,翩翩孤蝶弄秋光”以寒花和孤蝶为象征,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心境;颔联“空庭日暮鸟飞尽,幽径风高叶落黄”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空旷与萧瑟;颈联“野旷人稀行路远,云深山冷雁声长”则通过广阔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与无奈;尾联“此情此景谁能解,独倚阑干望远乡”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以及无人理解的孤独感。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傍晚的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中“寒花”、“孤蝶”、“空庭”、“幽径”等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萧瑟、空旷的氛围,与诗人内心的孤独情感相呼应,诗人通过“行路远”、“雁声长”等描写,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与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由于林逋的生平事迹不详,我们无法得知具体的创作时间和地点,但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身处异乡,面对秋日傍晚的萧瑟景象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抒发了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与无奈,这种情感在古代文人中十分常见,也是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