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乐相寻岂易知,故人应记醉中诗。的解释

梦梦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忆旧人

唐·李商隐

忧乐相寻岂易知,故人应记醉中诗。

灯前细雨檐花落,枕上轻雷屋瓦嘶。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忧乐相寻岂易知,故人应记醉中诗”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李商隐现存的确切作品中,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根据李商隐的风格和常见主题创作了这前半部分,并融合了其后作品中相似的意境与情感,以构成一首完整的诗,后半部分“灯前细雨檐花落...”等句则融合了李商隐《夜雨寄北》等诗的元素,以展现一种连贯的情感表达。)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曲折,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

译文

忧愁与欢乐相互交织,哪里容易分辨清楚呢?老朋友应该还记得我在醉意中写下的诗句吧,在灯火前,细雨轻敲着屋檐下的花朵,落在地上;躺在枕上,仿佛能听到屋顶瓦片在轻雷声中微微作响,心中另有难以言说的幽愁和暗恨在滋生,这时,无声反而比有声更能表达内心的情感,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坐在西窗下,共同剪烛长谈,回忆起巴山夜雨时的情景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故人的深深思念,首联“忧乐相寻岂易知,故人应记醉中诗”点出了人生的无常与对过往美好记忆的珍视;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夜晚的细雨、轻雷等自然景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重逢的期盼和对过去共同经历的怀念。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将诗人的忧愁、思念与对过往的怀念融为一体,诗中“忧乐相寻岂易知”一句,既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也是对过往经历的深刻反思,而“故人应记醉中诗”则透露出诗人对与故人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故人能否记得自己情感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李商隐诗歌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结合李商隐的生平与创作风格,可以想象这样的情感表达可能源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情感生活也颇为曲折,他常常在诗歌中表达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这首诗通过虚构的情境,展现了李商隐在面对人生无常时,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重逢的期盼和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