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风尘季子裘,五湖烟浪志和舟。上一句是什么?

梦梦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季子裘与志和舟

唐·罗隐

千里风尘季子裘,五湖烟浪志和舟。

季鹰可是思鲈脍,自引归船弄长秋。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初期,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依附吴越王钱镠,任钱塘令、著作郎等职,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讽刺辛辣,多抒发个人抱负不得施展的愤懑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

译文

千里风尘中,季子身着裘衣奔波;五湖烟波上,志和驾着小舟悠游,季鹰(张翰)是否因思念家乡的鲈鱼脍,而自行驾船归隐,享受那悠长的秋日时光呢?

释义

千里风尘季子裘:借用古代贤士季札(季子)的形象,形容人在远方奔波劳碌,风尘仆仆。

五湖烟浪志和舟:指唐代隐士张志和,他常泛舟五湖之上,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象征着超脱世俗的志向。

季鹰可是思鲈脍:季鹰即张翰,晋代人,因思念家乡的鲈鱼脍而辞官归乡,此处借以表达归隐之意。

自引归船弄长秋:自己驾船归隐,享受秋天的宁静与美好。

赏析

此诗通过对比季子与志和、季鹰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超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中奔波劳碌、难以施展才华的不满,诗中“千里风尘”与“五湖烟浪”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世俗的纷扰与艰辛,后者则代表着心灵的宁静与自由,诗人借古喻今,以季子、志和、季鹰的典故,抒发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创作背景

罗隐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初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文人命运多舛的时代,罗隐本人虽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仕途坎坷,晚年才得以依附吴越王钱镠,过上相对稳定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罗隐创作了许多反映个人遭遇和社会现实的诗作。《季子裘与志和舟》便是其中之一,通过描绘古代贤士的生活状态,寄托了诗人对自由、超脱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