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镜正涵螺譬绿,浪花不犯宝趺尘。的解释

梦梦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泉石

朝代:宋

作者:释绍嵩

泉镜正涵螺譬绿,浪花不犯宝趺尘。

岩前野老看不足,独倚危栏到日曛。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朝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南宋中后期,他的诗作多以山水、禅意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禅意,他的作品在当时颇受文人士大夫的赞赏,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清澈的泉水如同一面镜子,正映照着螺髻般的青山和碧绿的草木;浪花轻轻拍打着岸边,却未曾沾染到佛像基座(宝趺)上的一丝尘埃,岩石前的山野老人看不够这美景,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直到夕阳西下。

释义

“泉镜正涵螺譬绿”描绘了泉水清澈如镜,映照出周围青山绿水的美丽景象。“浪花不犯宝趺尘”则表现了水波的轻柔与佛像的庄严,浪花虽动,却未打扰到佛像的清净。“岩前野老看不足”描绘了山野老人对美景的陶醉与留恋,“独倚危栏到日曛”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沉醉与不舍。

赏析

这首诗以泉石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水之间的宁静与美好,首句“泉镜正涵螺譬绿”以镜喻泉,形象地表现了泉水的清澈与周围景色的美丽,次句“浪花不犯宝趺尘”则通过浪花的轻柔与佛像的庄严形成对比,进一步突出了山水之间的和谐与宁静,后两句则通过山野老人的形象,将人与景融为一体,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禅意和诗情画意。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释绍嵩在游历山水时,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从而触发了创作灵感,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山水之间的宁静与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也借山水之景抒发了自己对禅意的理解和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