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郭幽寻一笑新,径呼艇子截烟津。的解释

小星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城南十六首·楸树馆舍

唐·韩愈

出郭幽寻一笑新,径呼艇子截烟津。

斜阳半落秋山外,长水穿林入古亭。

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以载道”和“文道合一”的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走出外城去寻觅清幽的景色,心中充满了新的喜悦,

直接呼唤小船渡过烟雾朦胧的渡口。

夕阳斜挂在秋山之外,余晖洒落,

长长的流水穿过树林,流入了古老的亭子。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韩愈在秋日傍晚时分,走出城外,寻觅清幽之景的所见所感,首句“出郭幽寻一笑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寻得清幽之境的喜悦;次句“径呼艇子截烟津”则通过呼唤小船渡过烟雾朦胧的渡口,展现了诗人急于亲近自然的迫切心情,后两句“斜阳半落秋山外,长水穿林入古亭”则进一步描绘了秋日傍晚的自然景色,夕阳、秋山、长水、古亭,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画面。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韩愈在秋日傍晚时分走出城外,寻觅清幽之境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出郭”、“幽寻”、“一笑新”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通过“径呼艇子”、“截烟津”等动作描写,展现了诗人急于亲近自然的迫切心情,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夕阳、秋山、长水、古亭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幽远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韩愈在游历城南时所作,当时,韩愈因仕途不顺,心情较为抑郁,于是常常走出城外,寻觅清幽之景以排解忧愁,在一次秋日傍晚的游历中,他看到了夕阳、秋山、长水、古亭等自然景物,心中充满了喜悦和宁静,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也反映了他在仕途不顺时的内心感受和对生活的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