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石投
唐·罗隐
人欲见挤真砭石,身宁轻用作投琼。
世间万事皆前定,莫向杯中觅旧情。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诗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初期,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依附吴越王钱镠,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世称“罗给事”,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讽刺辛辣,语言直白,多抒发个人抱负不得施展的愤懑之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译文
人们若想排挤我,就如同用砭石(古代治病用的石针,比喻尖锐批评)刺我一样;我宁愿不轻易将自己比作珍贵的琼玉(美玉,比喻高洁或珍贵之物),以免被轻易投弃,世间的一切事情都是命中注定的,不要再去那酒杯中寻找过去的情感了。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性中嫉妒与排挤现象的深刻洞察,以及自己不愿轻易屈服于世俗压力,保持自我高洁态度的决心,首句以“砭石”比喻他人的恶意排挤,次句则以“投琼”自喻,表明自己不愿轻易被轻视或牺牲,后两句则透露出一种宿命论的思想,认为世事难料,一切皆有定数,劝诫自己不必过于沉溺于过去的情感之中。
赏析
罗隐此诗以其独特的讽刺手法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豁达与坚韧,首联以对比手法,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人性阴暗面的认识与自我坚守的立场;颔联则通过“万事皆前定”的宿命论观点,既是对现实无奈的接受,也是对个人情感的一种超脱,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也有对社会现象的辛辣讽刺,体现了罗隐诗歌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罗隐仕途不顺,屡遭排挤之时,罗隐一生才华横溢,却因性格耿直,多次科举不第,仕途坎坷,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深刻体会到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既是对自己遭遇的感慨,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通过这首诗,罗隐表达了自己虽处逆境,但仍坚持自我,不为外界所动的坚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