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楠千岁遭风雷,披枝折干吁可哀。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枯楠

唐·杜甫

枯楠千岁遭风雷,披枝折干吁可哀。

汉文有道恩犹薄,贾谊才高谪岂才。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千年的枯楠树遭遇了风雷的袭击,枝叶被吹散,树干被折断,真是令人哀叹,汉文帝虽然英明有道,但对贾谊的恩情仍然显得淡薄;贾谊才华横溢,却为何要被贬谪到偏远之地呢?在这寂寞冷清的江山摇落之处,我不禁要问,你为何会遭此不幸,被贬谪到这天涯海角呢?

释义

这首诗以枯楠树为喻,表达了诗人对贾谊遭遇的同情和不平,枯楠树历经千年风雨,却在一场风雷中遭受重创,枝叶披散,树干折断,象征着贾谊虽有高才,却遭遇不幸,被贬谪到偏远之地,诗人通过对比汉文帝的英明和贾谊的遭遇,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不满和对人才的惋惜。

赏析

这首诗在表达上采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以枯楠树的遭遇来比喻贾谊的遭遇,形象生动,寓意深刻,诗人通过描绘枯楠树的悲惨景象,表达了对贾谊遭遇的同情和不平,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不满和对人才的惋惜,在结构上,这首诗前两句写枯楠树的遭遇,后两句写贾谊的遭遇,前后呼应,结构紧凑,在语言上,这首诗用词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所作,当时,杜甫已经历了多年的漂泊和流离,对社会的黑暗和人才的埋没有着深刻的体会,他在这首诗中以枯楠树为喻,表达了对贾谊遭遇的同情和不平,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不满和对人才的惋惜,这首诗不仅是对贾谊遭遇的同情和不平的抒发,更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深刻批判和对人才的深切呼唤。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