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闻卢龙已数尽,复道飞狐合屯戍。出自哪首诗?

风云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幽州夜饮

唐·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颇闻卢龙已数尽,复道飞狐合屯戍。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河南洛阳人,唐朝政治家、文学家,张说早年以才学著称,历仕武后、中宗、睿宗、玄宗四朝,曾任中书令,封燕国公,与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他擅长文学,为文峻丽,长于碑志,朝廷重要文诰多出其手。

作者简介

张说不仅是唐朝的重要政治人物,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诗文风格峻丽,尤其擅长碑志文,对唐代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政治上,他曾任宰相,对唐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显著的贡献。

译文

凉风夹杂着夜雨吹来,使寒林显得更加萧瑟,此时正是高堂之上宴饮之时,我又怎能忘记自己已至暮年?军营中应该常有剑舞助兴,边塞上更重视胡笳的音乐,听说卢龙塞的烽火已经多次燃起,又听说飞狐关已经合兵屯戍。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幽州(今北京附近)夜晚宴饮时的情景,同时表达了他对边疆战事的关注和忧虑,诗中通过描写凉夜风雨、高堂宴饮等场景,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最后两句则直接点明了边疆的紧张局势,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心。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表达深沉而含蓄,首联以“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开篇,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则通过对比高堂宴饮的欢乐与诗人内心的迟暮之感,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颈联“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则进一步将笔触转向边疆,展现出军营生活的刚健与边塞音乐的苍凉,尾联“颇闻卢龙已数尽,复道飞狐合屯戍”则直接点明了边疆的紧张局势,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说在幽州任职期间所作,当时唐朝边疆局势紧张,卢龙、飞狐等关隘是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防线,张说作为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对边疆战事十分关注,在宴饮之际,他听到边疆的消息,不禁心生忧虑,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边疆的紧张局势,也展现了张说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文学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