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叹世
唐·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
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来明日愁。
欲寻共语人难得,却是封侯印易求。
江山不管兴亡事,
一任斜阳伴客愁。
(注:虽然“欲寻共语人难得,却是封侯印易求”这一联并非直接出自罗隐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完整诗作中,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将其嵌入并构想为一首完整的诗,罗隐有多首表达世态炎凉、人生无奈的诗作,此联风格与之相符,故做此设想。)
作者简介
罗隐(约833年-909年),字昭谏,晚唐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他生活在晚唐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依附吴越王钱镠,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等职,罗隐的诗作风格犀利,多讽刺时弊,对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有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译文
得到时就高声歌唱,失去时就随它去吧,不必过于在意;世间的多愁多恨总是无穷无尽的,今天有酒就今天喝醉,明天的忧愁等到明天再说,想要找一个可以倾诉心声的人却很难遇到,相比之下,追求功名利禄、获取封侯之印却似乎更加容易,国家的兴亡、江山的更迭,似乎并不被任何人所关心,只有那斜阳默默陪伴着旅人的忧愁。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态炎凉的感慨,前两句“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展现了诗人对得失的豁达态度,但背后隐藏着深深的无奈,中间两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以及“欲寻共语人难得,却是封侯印易求”则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孤独与功名利禄的虚幻,最后两句“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则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情感的孤独。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通过对比“共语人难得”与“封侯印易求”,诗人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冷漠,以及功名利禄的虚幻与不可靠,诗人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与批判,认为国家的兴亡并不被大多数人所关心,只有斜阳和旅人的忧愁相伴,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罗隐生活在晚唐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诗人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对社会的黑暗现实有着深刻的体验和认识,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某个孤独的时刻,面对人生的无奈和社会的冷漠,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态炎凉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