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桥化出三千丈,闲把松枝引鹤行。的解释

小编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鹤林寺

唐·李绅

金桥化出三千丈,闲把松枝引鹤行。

云外有时逢七老,人间何处访三清。

岩前鹿饮溪边水,洞里仙传肘后方。

莫向孤山山下问,仙家自与俗尘冥。

作者简介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生于润州无锡(今江苏省无锡市),唐朝宰相、文学家,中书令李敬玄曾孙,李绅自幼聪颖,二十七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等职,封赵国公,会昌六年(846年),李绅在淮南节度使任上逝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谥号“文肃”,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流传千古,妇孺皆知,还有《李绅集》《杂咏》等。

译文

金桥幻化出三千丈的长度,我悠闲地拿着松枝引领着白鹤行走,在云外有时能遇到七位仙人,但在人间哪里能找到三清仙境呢?岩石前鹿儿在溪边饮水,洞中的仙人传授着仙方,不要向孤山山下的人打听,仙家自然是与世俗尘世隔绝的。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鹤林寺的仙境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超凡脱俗、追求仙道的向往,金桥、松枝、白鹤、七老、三清等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神秘色彩的仙境世界,诗人通过对比人间与仙境的差异,强调了仙家的超凡脱俗和与世俗的隔绝。

赏析

这首诗以鹤林寺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神秘和魅力的仙境世界,诗人以金桥、松枝、白鹤等意象为线索,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仙境之中,诗人通过对比人间与仙境的差异,表达了对仙道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

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将仙境世界刻画得栩栩如生,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人间与仙境进行对比,突出了仙家的超凡脱俗和与世俗的隔绝,诗人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将鹤林寺的仙境景象描绘得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绅在游览鹤林寺时所作,鹤林寺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李绅在游览鹤林寺时,被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神秘的宗教氛围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鹤林寺仙境景象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绅对超凡脱俗、追求仙道的向往,以及他对鹤林寺仙境景象的赞美和留恋,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精神自由和超脱世俗束缚的普遍心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