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和子由踏青
宋·苏轼
东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
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行车轮。
城中居人厌城郭,喧阗晓出空四邻。
歌楼舞榭先遍入,箫鼓声喧日欲曛。
归来未及解鞍鞯,倒床鼾睡如春蚕。
花前忽起寻诗梦,还似西湖醉时眠。
元章久已葬岷山,安得翩翩并驰鞚。
但闻尘飞战鼓急,一川明月开戈矛。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译文
东风吹拂着田野小路,惊起了路上的微尘,游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初次感受到欢乐,人们趁着闲暇正好在路边饮酒,麦苗短小还不怕车轮碾压,城中的居民厌倦了城市生活,清晨时分喧闹着走出家门,使得四邻变得空空荡荡,他们先进入歌楼舞榭尽情玩乐,直到夕阳西下,箫鼓声仍然喧嚣不已,归来后还来不及解下马鞍和鞍垫,就倒在床上像春蚕一样鼾睡,在花前忽然做起寻找诗句的梦,还像在西湖醉酒时那样酣睡,元章(指王雱,苏轼的朋友,已去世)早已葬在岷山,怎么还能与我并肩骑马奔驰呢?只听到尘土飞扬,战鼓声急促,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河流仿佛展开了戈矛。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踏青的场景,以及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怀念,诗中通过描绘游人的欢乐、城市的喧嚣与宁静的对比,以及诗人归来的疲惫与梦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现实与梦境之间的对比。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踏青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游人的欢乐与城市的喧嚣,以及诗人归来的疲惫与梦境,诗人以“元章久已葬岷山,安得翩翩并驰鞚”作为结尾,既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怀念,又通过“尘飞战鼓急,一川明月开戈矛”的意象,将现实与梦境、生与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反差,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和诗,是回应其弟苏辙(字子由)的踏青之作,诗中通过描绘春日踏青的场景,以及对已故友人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生死、友情的深刻思考,在创作此诗时,苏轼可能正处于人生的某个低谷或转折期,对生命的意义和友情的珍贵有了更深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