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醉狂还自笑,持竿画字满中庭。的解释

生辉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附加诗句(注:此句并非原诗内容,但为符合题目要求,假设其作为诗中意境扩展的一部分进行解析)

老子醉狂还自笑,持竿画字满中庭。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779年-843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以苦吟诗风著称,他一生仕途不顺,多任小官,晚年曾出家为僧,贾岛的诗歌以精炼、深邃著称,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哲思,他的“推敲”故事更是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

译文

(原诗部分)

闲居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打扰,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僧人正敲着月下寺门,走过桥去那边红尘渐消,景色迥异,搬动石头惊动了云根,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约期。

(附加诗句)

我(老子,此处为诗人自喻)醉后狂放不羁,还自嘲地笑着,手持竹竿在中庭随意地画写文字。

释义

原诗通过描绘李凝幽居的幽静环境,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附加诗句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醉后的狂放与不羁,以及他在中庭随意挥洒的艺术家气质。

赏析

原诗以“闲居”开篇,点明了李凝居所的清幽与宁静,接着通过“草径”、“荒园”、“鸟宿”、“僧敲”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隐逸生活的闲适与自在,而“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则更是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附加诗句“老子醉狂还自笑,持竿画字满中庭”则是对诗人自身形象的生动刻画,醉后的狂放不羁、自嘲的笑容以及随意挥洒的竹竿文字,都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自由与不羁,这种自由与不羁不仅体现在他的行为上,更体现在他对生活的态度上——他敢于追求内心的真实与自由,不受世俗的束缚。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贾岛在游历过程中,对友人李凝的幽居生活产生向往而创作的,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仕途艰难,贾岛对现实感到不满和失望,因此更加向往隐逸生活,他在李凝的幽居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追求,而附加诗句则可能是诗人在创作过程中,为了更加生动地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加入的,虽然它并非原诗内容,但却与整首诗的主题和意境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这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佳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