遶湖谁琢玉为屏,换却南堂万叠青。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湖亭晚望

宋·林景熙

遶湖谁琢玉为屏,换却南堂万叠青。

阔步凌虚风满袖,闲云无系得高亭。

作者及朝代

作者:林景熙

朝代:南宋末年至元初

作者简介

林景熙(1242年—1310年),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著名爱国诗人、文学家,宋亡后,他不仕新朝,隐居乡间,致力于诗文创作,以抒发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林景熙的诗风沉郁悲壮,多抒发爱国之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是谁环绕着湖泊雕琢出了一块如玉般的屏障,替换了南堂前那重重叠叠的青翠山色?我迈着大步,仿佛凌空而行,衣袖中满是清风,而那悠闲无拘的白云,正引领我登上那高耸的亭子。

释义

遶湖谁琢玉为屏:形容湖面周围的景色如同精心雕琢的玉屏一般美丽。

换却南堂万叠青:指这如画的湖景,仿佛替换了原本南堂前那连绵不绝的青翠山色。

阔步凌虚风满袖:形容诗人步伐开阔,仿佛行走在虚空之中,衣袖中充盈着清风,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闲云无系得高亭:以闲云自喻,表达了自己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心境,以及登上高亭俯瞰美景的愉悦。

赏析

这首诗以湖亭晚望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湖边的美景,以及诗人置身其中的感受,首句“遶湖谁琢玉为屏”以问句开篇,既表达了诗人对湖景之美的赞叹,又引发了读者的遐想,次句“换却南堂万叠青”则进一步强调了湖景之美,仿佛连南堂前那青翠的山色都被其所取代,后两句则转而描写诗人的心境,以“阔步凌虚风满袖”表现其超脱世俗的豁达与自由,以“闲云无系得高亭”表达其无拘无束、自在逍遥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又有对人生自由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至元初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林景熙作为南宋遗民,面对国家的覆灭和民族的苦难,内心充满了悲愤与无奈,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选择以诗为伴,寄情山水之间,通过描绘自然美景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追求,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既是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其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