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宴罢
唐·白居易
清梦都忘双鬓改,绣筵还喜一尊同。
春衫携酒与君语,夜烛闻歌似醉中。
花里逢君花满袖,月边留客月当空。
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踪。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在宴席上,我沉醉其中,连清梦都忘却了,双鬓的斑白也未曾察觉,绣筵之上,我欣喜地与你再次举杯同饮,春日的衣衫轻拂,我带着酒意与你交谈,夜烛映照下,听着歌声仿佛置身于醉乡之中,在花丛中遇见你,衣袖沾满了花香,月光下挽留客人,月亮高悬于夜空,明朝我们又要在江边分别,月落潮平之时便是你离去的踪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宴席上与朋友欢聚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首联“清梦都忘双鬓改,绣筵还喜一尊同”写出了诗人在宴席上沉醉忘我的状态,以及再次与朋友举杯同饮的喜悦,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描绘宴会的氛围和场景,进一步渲染了诗人与朋友的深厚情谊,尾联则以离别作为收束,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伤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宴会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首联中的“清梦都忘双鬓改”写出了诗人在宴席上沉醉忘我的状态,同时也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而“绣筵还喜一尊同”则表达了诗人对再次与朋友相聚的喜悦和珍惜,颔联和颈联中的“春衫携酒”、“夜烛闻歌”、“花里逢君”、“月边留客”等意象,不仅描绘了宴会的热闹和欢乐,也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亲密无间,尾联则以离别作为收束,既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伤和无奈,也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不舍。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代中期创作的一首宴别诗,当时,白居易已经步入中年,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对友情和离别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宴会上,他与朋友欢聚一堂,共同回忆过去、展望未来,然而相聚总是短暂的,离别即在眼前,在这样的背景下,白居易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伤,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中期士人阶层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