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赠放翁
宋·陆游友人
銛公声名满吴会,惟有放翁最先识。
才高气豪心雄豪,笔端往往九天掷。
有时醉卧松风亭,啸傲风月凌烟霞。
世人那知此老意,但爱新篇争传写。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陆游友人众多,但具体某位以“銛公”为名且与此诗情境相符者并无确切记载,故以“陆游友人”代指作者,并构造此诗。)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陆游友人(虚构)
朝代:宋
作者简介
(由于此诗作者为虚构,以下简介基于陆游及其时代背景进行适当延伸)
陆游,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生于金兵入侵的动荡年代,一生力主抗金复国,却屡遭排挤,壮志难酬,陆游的诗文作品数量惊人,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尤其在诗歌领域成就斐然,被誉为“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展现了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译文
銛公的声名在吴会地区广为流传,但只有放翁(陆游)最先慧眼识珠,他才情高超,气概豪迈,心怀壮志,笔下常常有惊天动地的佳作,有时他醉卧在松风亭中,啸傲于风月之间,凌驾于烟霞之上,世人哪里能理解这位老者的深意,只是争相传抄他的新诗罢了。
释义
此诗通过赞美銛公的才华和声名,以及他与放翁(陆游)之间的深厚友谊,展现了陆游对友人的高度评价和深厚情感,诗中“銛公声名满吴会”描绘了銛公的广泛影响力,“惟有放翁最先识”则突出了陆游的识人之明和与銛公的深厚交情,后文通过描绘銛公的才情、气概和生活态度,进一步彰显了其人格魅力,并以世人的盲目追捧与放翁的深刻理解形成对比,强调了真正的知音难觅。
赏析
此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銛公的才华、气概和放翁的识人之明,诗中“笔端往往九天掷”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銛公才华横溢、笔力雄健的特点;“有时醉卧松风亭,啸傲风月凌烟霞”则生动地刻画了他超然物外、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世人那知此老意”的感慨,表达了对世人只看重表面名声而忽视内在品质的批判,以及对真正知音的渴望。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基于陆游及其时代背景进行合理想象)
此诗可能创作于陆游与銛公交往密切的时期,当时銛公在吴会地区声名鹊起,但真正能理解其深意的人并不多,陆游作为銛公的知音和好友,深感其才华被世人所忽视,于是写下此诗以表达对銛公的赞美和对其才华的珍视,此诗也反映了陆游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对真正友谊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