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山老将无勍敌,百万魔军俱扫迹。的解释

风云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径山老将

唐·贯休

径山老将无勍敌,百万魔军俱扫迹。

独倚长剑凌苍穹,英风豪气干云霄。

铁衣著尽著僧衣,战骨嶙峋犹未衰。

夜半忽闻征战急,梦中犹自指挥旗。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贯休(832年-912年)

朝代:唐代晚期至五代十国初期

作者简介

贯休,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人,他是唐末五代著名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又能吟诗作画,时称“三绝”,乾宁初年,入蜀依王建,赐号禅月大师,有《禅月集》存世,贯休在文学和艺术上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诗作风格独特,语言质朴而富有力量,常描绘佛教主题和英雄气概。

译文

径山的老将军没有强大的敌人,百万魔军都被他清扫干净,他独自倚靠长剑站立于苍穹之下,英勇豪迈的气概直冲云霄,铁衣穿尽后又披上了僧衣,但战斗的意志和骨骼的坚韧依然未减,夜半时分忽然听到征战紧急的消息,即使在梦中他也依然指挥着战旗。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径山老将的英勇无敌和坚韧不拔,他不仅在战场上所向披靡,而且在精神上也永不言败,即使脱下战袍穿上僧衣,他的战斗意志依然强烈,梦中仍在指挥战斗,体现了其深厚的英雄气概和坚定的信仰。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径山老将的英勇和坚韧,首句“径山老将无勍敌,百万魔军俱扫迹”直接点出了老将的无敌和战功赫赫,接下来的诗句则通过“独倚长剑凌苍穹”等形象生动的描写,进一步突出了老将的英勇和豪迈,而“铁衣著尽著僧衣”一句,则巧妙地将老将的战士身份和僧侣身份相结合,展现了他既勇猛又慈悲的双重形象,最后两句“夜半忽闻征战急,梦中犹自指挥旗”更是将老将的战斗意志和忠诚精神推向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贯休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唐末五代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贯休作为一位僧侣和诗人,他通过描绘径山老将的英勇形象,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英雄气概的赞美,他也可能通过这首诗来寄托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绘英雄气概的佳作,也是贯休对时代背景和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映。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