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村居
唐·卢照邻
柴荆日晚犹深闭,烟火年来只仅通。
白发满头归未得,青山何处是吾宗。
作者简介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卢照邻工诗,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但其一生坎坷多舛,因患风疾(麻风病)而长期痛苦不堪,最终投颍水自尽,享年四十岁,他的作品多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悲愤,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有所揭露和批判。
译文
柴门直到傍晚还紧紧地关闭着,这几年来,与外界的联系仅仅是通过偶尔升起的炊烟,我已满头白发却仍然不能归隐田园,那青山绿水之间,哪里才是我真正的归宿呢?
释义
“柴荆日晚犹深闭”描绘了诗人居所的简陋与孤寂,柴门紧闭,直至傍晚,暗示着诗人与外界的隔绝与内心的封闭。“烟火年来只仅通”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隔绝的状态,即便是生活的烟火气息,也只是偶尔与外界相通,表现出诗人生活的清苦与孤独。“白发满头归未得”表达了诗人年华老去、归隐无望的无奈与悲哀。“青山何处是吾宗”则是对未来归宿的迷茫与追寻,青山绿水虽美,却难寻一处心安之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村居生活的孤寂画面,诗人通过“柴荆”、“烟火”等意象,生动地刻画了自己生活的清苦与孤独。“白发满头归未得”一句,更是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悲哀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也有对理想归宿的追寻,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卢照邻晚年时期,此时的他因患风疾而长期卧床,生活清苦,内心孤独,他渴望归隐田园,远离尘嚣,但现实却让他无法实现这一愿望,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村居生活为背景,通过描绘自己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悲哀,以及对理想归宿的追寻与渴望,这首诗不仅是对诗人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