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登楼
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变体(含关键词句):
(注:原诗中并无直接“白帝夜郎俱不恶,两公补处得凭栏”之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以下为一虚构变体,旨在展示如何围绕关键词构思一首风格相近的诗意。)
登高远望
唐·(虚构)杜逸风
白帝夜郎俱不恶,两公补处得凭栏。
江流万里映秋色,云卷千峰忆旧年。
烽火边城思未已,楼台烟雨梦难圆。
凭高望远心犹壮,且把闲情付管弦。
作者简介
杜甫(原诗作者):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作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成就。
杜逸风(虚构作者):假设为唐代一位不太知名的文人,受杜甫影响,擅长以景抒情,表达个人对历史、现实的感慨与思索。
译文
原诗译文:
繁花靠近高楼,使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万方多难的时候,登上此楼真是百感交集,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变幻莫测,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那样不可动摇,西山的寇盗不要再来相侵扰,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暂借《梁甫吟》来抒发心中的感慨。
变体译文:
无论是白帝城还是夜郎国,都各有其美,两位友人在此地补阙任职,得以凭栏远眺,万里江流映照着秋日的色彩,千峰云卷云舒让人忆起往昔岁月,边疆的烽火让人思绪难平,楼台烟雨中的梦想难以实现,但登高望远之时,心中豪情依旧,姑且将这份闲情寄托于音乐之中吧。
释义
原诗主要表达了杜甫对国家多难、个人流离失所的深切忧虑,以及对朝廷坚定、寇盗勿侵的期望,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人物(如刘禅)的感慨。
变体则通过虚构的情境,展现了登高望远时的豁达情怀,以及对历史变迁、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有对友人任职之地的赞美。
赏析
原诗:杜甫以登楼所见之景起兴,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既描绘了自然之美,又深刻揭示了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杜甫诗歌中的佳作。
变体:虽然为虚构之作,但同样体现了登高望远的传统文学主题,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友人的赞美,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情感丰富而深沉。
创作背景
原诗:杜甫创作此诗时正值安史之乱期间,他身处四川成都,远离家乡和朝廷,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同时也对自己的遭遇感到无奈和悲伤,此诗正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真实写照。
变体:由于为虚构之作,无法提供确切的创作背景,但可以想象,如果真有这样一位文人,他可能也是在某个动荡或平静的时代背景下,登高望远,触景生情,从而创作出这样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