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年汉使殊方老,子夜吴歌昨梦残。的释义

梦梦97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有怀》,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秋夕有怀

唐·杜牧

丁年汉使殊方老,子夜吴歌昨梦残。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丁年汉使殊方老,子夜吴歌昨梦残”这两句在流传的版本中并不总是与后两句连在一起,但在此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它们组合在一起进行解析,原诗中后两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是杜牧《秋夕》中的名句,而前两句则可能是杜牧其他作品中的句子或后人辑佚时所加,但在此我们将其视为一个整体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刺史、池州刺史、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译文

年轻时作为汉朝的使者远赴他乡,如今已老去在异国他乡,昨夜梦中还回响着子夜吴歌,但梦境已残破不全,秋夜里,银色的烛光映照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持轻罗小扇扑打着飞舞的流萤,皇宫的石阶上夜色如水般清凉,我躺着仰望那牵牛和织女的双星。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远方家乡的思念,前两句“丁年汉使殊方老,子夜吴歌昨梦残”通过叙述自己年轻时作为使者远赴他乡的经历,以及梦中回响的吴歌,营造出一种怀旧和思乡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赏析

这首诗在表达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美感,前两句通过“丁年汉使”和“子夜吴歌”的叙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历史背景中,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深深怀念,后两句则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如“银烛秋光”、“轻罗小扇”、“流萤”和“牵牛织女星”等,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孤寂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整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既深沉又含蓄,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杜牧的仕途经历和人生阅历有关,杜牧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到偏远地区任职,在长期的漂泊生涯中,他深深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沧桑,这首诗可能就是在他被贬谪到某个偏远地区时,面对秋夜的景象,触景生情而写下的,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自己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