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鬼门关
宋·杨万里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梅花又发鬼门关,坐觉春风万里宽。
作者及朝代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作者简介
杨万里早年多次拜他人为师,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举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官、东官侍读、秘书监等,在朝廷中,杨万里是主战派人物,绍熙元年(1190年),借焕章阁学士充接伴使送金国贺正旦使北归,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诗人”,他作诗主张师法自然,对诗词语言的创新颇有贡献,创造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为七言绝句一代宗匠,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译文
我孤身一人被派遣到遥远的边塞,行程万里前往安西都护府。
望着异乡的月亮,我不禁流下了思乡的泪水,胡地的风沙也耗费着我的马蹄。
我追寻着黄河的源头,担心它已流到了大地的尽头,穿越沙漠时,又觉得天空变得异常低矮。
但当梅花再次在鬼门关绽放时,我坐下来感受到春风仿佛吹遍了万里江山,心情也变得宽广起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赴边疆的艰辛旅程和内心的情感变化,前两句写诗人被派遣到遥远的边塞,行程万里;中间四句写旅途的艰难和思乡之情;最后两句以梅花再次绽放为转折,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困境,但看到春天的到来,心情也变得开阔起来。
赏析
这首诗以边疆行旅为题,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春天的向往,诗中“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等句,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远离家乡、身处异域的孤独和艰辛,而“梅花又发鬼门关,坐觉春风万里宽”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边疆任职期间所作,当时他远离家乡,身处异域,面对艰苦的环境和思乡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诗中提到的“鬼门关”是古代通往岭南地区的险要关隘之一,这里用以象征边疆的艰苦和危险,而梅花的再次绽放则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希望的重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杨万里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