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泛太湖书事寄微之
唐·白居易
皂角红绡裹,栟榈绛蜡光。
遇兴榜舟无远近,破愁沽酒任酸甜。
白蘋洲畔晚风起,红蓼岸头秋日残。
好著櫜鞬莫惆怅,出文入武是全才。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772年-846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文学和生活的热爱,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感的优秀作品。
译文
用皂角和红绡包裹着(物品),栟榈木制成的蜡烛闪烁着绛红色的光芒,遇到兴致时便随意地乘船出游,不问远近;为了消解忧愁,便随意地买来酒喝,不论酸甜,白蘋洲畔晚风轻轻吹起,红蓼岸边秋日已近尾声,你(指友人)要带好弓箭,不要惆怅,你既能出谋划策又能上阵杀敌,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太湖泛舟时的所见所感,以及他对友人的劝慰和鼓励,前两句通过描绘物品的细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中间两句“遇兴榜舟无远近,破愁沽酒任酸甜”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不拘小节的生活态度,以及借酒消愁的豁达情怀,后两句则转向对友人的劝勉,鼓励他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发挥自己的才能。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太湖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遇兴榜舟无远近,破愁沽酒任酸甜”两句尤为精彩,不仅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不拘一格的个性,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真诚关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太湖泛舟时所作,寄托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劝勉之情,当时白居易可能正处于仕途不顺、心情低落的时期,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选择以诗酒自娱、随遇而安,他也希望友人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发挥自己的才能,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劝勉和鼓励,也是白居易自己人生哲学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