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童捧出客为起,恍如清庙陪剑履。出自哪首诗?

小编67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蛮童捧出客为起,恍如清庙陪剑履”,这两句诗实际上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秦妇吟》,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秦妇吟》

唐·韦庄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

东西南北路人绝,绿杨悄悄香尘灭。

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绿杨阴下歇。

凤侧鸾欹鬓脚斜,红攒黛敛眉心折。

借问女郎何处来?含颦欲语声先咽。

回头敛袂谢行人,丧乱漂沦何忍说!

三年陷贼留秦地,依稀记得秦中事。

君听秦妇一吟咏,听罢还同泪沾臆。

……

(中间省略部分诗句)

……

华轩绣毂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容华影自伤。

黍稷馨香春社后,乾坤罗列夕阳中。

蛮童捧出客为起,恍如清庙陪剑履。

云屏且掩黄昏月,珠帘半卷啼乌泪。

君看此度花飞时,别有东流人未归。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由于全诗较长,这里仅翻译包含关键词的部分)

……

蛮童(指异族侍童)恭敬地捧着东西出来迎接客人起身,仿佛置身于庄严的清庙之中,陪伴着君王和贵族们(剑履指古代贵族的佩剑和鞋履,此处象征尊贵和威严)。

……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战乱之后,一位秦地妇女在回忆往昔繁华时的情景,蛮童捧物、客为起身,以及恍如清庙陪剑履的描写,都暗示了昔日宫廷或贵族生活的尊贵与庄严,与眼前的荒凉破败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战乱造成的破坏的哀叹。

赏析

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生活的追忆和对现实荒凉的感慨,蛮童捧出、客为起身的细节描写,不仅展现了当时宫廷或贵族生活的礼仪和尊贵,也暗示了诗人对那段时光的怀念和向往,而“恍如清庙陪剑履”的描写,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怀念和向往之情,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种庄严而神圣的氛围,这种对比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破坏。

创作背景

《秦妇吟》是韦庄在唐末黄巢起义期间,根据一位秦地妇女的口述而创作的长篇叙事诗,诗中详细描绘了黄巢起义期间秦地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起义被平定后社会的荒凉破败,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而“蛮童捧出客为起,恍如清庙陪剑履”这两句诗,正是诗人在回忆往昔繁华时的一种情感表达。

《秦妇吟》是韦庄的一首重要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生活的追忆和对现实荒凉的感慨,而“蛮童捧出客为起,恍如清庙陪剑履”这两句诗,则是其中具有深刻内涵和感染力的佳句。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