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赠郭桐庐
唐·李白
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山。
幼舆只合著山岩,误被恩光不盖惭。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后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他性格豪迈,热爱自由,才华横溢,擅长各种诗歌体裁,尤其以绝句和歌行体著称,李白的诗作想象丰富,语言奔放,意境开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你去汾水上看看吧,那里的白云还像汉朝时的山一样悠然自得,郭幼舆(此处借指友人郭桐庐)本应只适合隐居在山岩之间,却误被朝廷的恩宠所累,心中难免感到惭愧。
释义
汾水上:代指友人即将前往的地方,也象征着世俗的纷扰。
白云犹似汉时山:用白云和汉时山的恒久不变,反衬出人事的变迁和世态的炎凉。
幼舆只合著山岩:幼舆,即东晋名士郭璞的字,此处借指友人,意指友人本性适合隐居山林。
误被恩光不盖惭:恩光,指朝廷的恩宠;不盖惭,即无法掩盖内心的惭愧。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赠给友人郭桐庐的,诗中通过对比和借喻的手法,表达了对友人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被迫入仕的惋惜,首句以汾水和白云的恒久不变,反衬出人事的变迁,暗示友人应远离尘嚣,保持本真,次句则直接点明友人本性适合隐居山林,却误被朝廷恩宠所累,心中难免感到惭愧,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又寄寓了对世俗的深刻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白自身的经历有关,李白一生追求自由,不愿受世俗束缚,但多次入仕又多次辞官,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在这首诗中,他借友人郭桐庐之口,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也可能是在劝诫友人,不要为了功名利禄而放弃自己的本性和追求。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白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还反映了他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复杂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