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朝代:清代
作者:查慎行
夕阳更有萧然处,照影清溪整葛巾。
行到水穷云起处,闲看野老采花频。
作者简介
查慎行(1650年-1727年),原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晚年又号初白老人,浙江海宁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年),乞休归里,家居十余年,雍正四年(1726年),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敬业堂诗文集》等。
译文
夕阳映照下,更显得一片萧索寂静,我在清澈的溪水中整理着头上的葛巾,一路行走,直到溪水尽头云雾缭绕的地方,悠闲地看着山野间的老人频繁地采摘花朵。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间行走时所见到的宁静而略带萧瑟的景象,首句“夕阳更有萧然处”点明了时间和氛围,夕阳下的景色更添一份萧索,次句“照影清溪整葛巾”则通过诗人的动作,展现了他在这宁静环境中的闲适与自在,后两句“行到水穷云起处,闲看野老采花频”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行走至山水尽头,看到山野老人采花的情景,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萧瑟的山间行走图,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夕阳、清溪、葛巾、山野老人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诗中“夕阳更有萧然处”一句,既点明了时间背景,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而“照影清溪整葛巾”一句,则通过诗人的动作,展现了他在这宁静环境中的闲适与自在,同时也暗示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后两句“行到水穷云起处,闲看野老采花频”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表现出诗人超脱世俗的闲适心境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查慎行在山间行走时所作,当时,他或许正经历着人生的某种波折或困境,而山间的宁静与美丽给了他极大的慰藉和启示,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夕阳下的山间景象和山野老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也透露出他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心境,这种心境的展现,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是诗人个人情感和思想的真实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