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盖敢同修禊客,桑麻不减避秦人。的解释

生辉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村居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拂衣归卧白云深,一梦全忘利与名。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冠盖敢同修禊客,桑麻不减避秦人。

惟将心事付沙鸥,日暮闲看水东流。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创作的示例,实际郑板桥作品中可能并无此完整诗句组合,但风格与意境贴近其创作特点。)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一生历经坎坷,却以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其诗文书画皆精,尤擅画竹,被誉为“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作品多反映民间疾苦,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译文

拂去衣上的尘埃,我归隐到白云深处的家中,所有的名利之梦都已忘却,二月里,草木茂盛,黄莺飞舞,杨柳轻拂着堤岸,沉醉在春天的烟雾之中,我虽不敢自比那些高雅的修禊之客(古代文人春日聚会,祈福消灾的活动),但我在田园中耕种的桑麻,却也让我过上了如同逃避秦乱、隐居桃源的隐士般的生活,我只愿将心中的事都托付给那沙洲上的鸥鸟,在日暮时分,悠闲地看着河水向东流淌。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宁静生活,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首联写归隐的决心与心境;颔联描绘春日田园美景;颈联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虽非高士,但田园生活同样自在;尾联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寄情自然的情怀。

赏析

此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归隐后的闲适与自在,通过“拂衣归卧”、“一梦全忘”等词句,表现了诗人对名利的彻底放弃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而“冠盖敢同修禊客,桑麻不减避秦人”一句,则巧妙地运用对比,既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雅集的向往,又强调了田园生活的质朴与美好,尾联“惟将心事付沙鸥,日暮闲看水东流”更是将诗人的心境推向高潮,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创作的示例,但结合郑板桥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可以推测这样的作品可能源于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郑板桥一生仕途不顺,多次遭贬,晚年更是贫困交加,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通过诗文书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态度,此诗正是他归隐田园后,对自由生活的赞美和对名利世界的超脱写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