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慵居
唐·白居易
架肩横笛口吹箫,空携琴谱寻村樵。
发垂不栉性所便,衣垢忘濯心已惯。
门前有路不须问,水边无家谁肯还。
今朝有事明朝做,何似偷闲日似年。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肩上横架着笛子,口中吹着箫,空着手携带着琴谱去寻找村中的樵夫,头发垂落不梳也随性自在,衣服脏了忘了洗涤也已习惯,门前有路不需询问方向,水边没有家谁还会回来呢?今天的事情留到明天去做,哪里比得上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日子如同过年一般。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慵懒闲适的生活状态,他肩横笛子,口吹箫,带着琴谱去寻找村樵,表现出一种随性的生活态度,头发不梳,衣服不洗,也毫不在意,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琐事的超脱,门前有路不需问,水边无家不肯还,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享受,最后两句则强调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珍视和享受。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白居易慵懒闲适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描绘自己肩横笛子、口吹箫、携琴谱寻村樵的形象,以及头发不梳、衣服不洗的生活细节,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超脱世俗、随性自在的隐士形象,诗人也通过“门前有路不须问,水边无家谁肯还”等诗句,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享受,整首诗语言平易通俗,意境深远,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白居易晚年的生活状态有关,白居易晚年仕途不顺,多次被贬谪,生活也颇为困顿,他并没有因此消沉沮丧,反而以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慵懒闲适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琐事的超脱和对悠闲生活的珍视,这种生活态度也反映了白居易晚年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