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须追咎为书契,初结绳时俗已浇。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结绳

唐·韦应物

不须追咎为书契,初结绳时俗已浇。

文字岂因传古法,人心难用复淳瑶。

纷纭变改多讹谬,巧历安能计泬寥。

唯有苍苍存旧意,孤云长去水长流。

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约792),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宾客、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等职,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他的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译文

不必去责怪文字的发明(书契),因为在最初使用结绳记事的时候,社会风气就已经变得浮薄了,文字的产生难道仅仅是为了传承古代的法则吗?人心的难以恢复淳朴才是更大的问题,世事纷纭多变,其中充满了错误和谬误,即便是最精巧的历法也无法计算出人心的深远与复杂,只有那苍茫的天空还保留着旧时的情怀,孤云独自飘去,江水永远流淌。

释义

这首诗通过探讨文字的起源与社会风气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感慨,首句“不须追咎为书契”指出文字的发明并非社会风气败坏的根源;次句“初结绳时俗已浇”则进一步说明,在更原始的结绳记事时期,社会风气就已经开始恶化,后两句则通过对比文字的传承与人心的难以恢复,以及世事的纷纭多变与天空的恒久不变,强调了人心的复杂与难以捉摸。

赏析

这首诗以文字的起源为切入点,深刻揭示了社会风气与人心变化的内在联系,诗人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将文字的传承与人心的变化、世事的纷纭与天空的恒久进行了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人心的复杂与难以捉摸,诗人也表达了对社会风气败坏的忧虑和对人心淳朴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蕴深远,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应物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观察与思考有关,作为一位出身贵族世家的诗人,韦应物对社会的变迁和人心的变化有着深刻的感受,在唐代中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阶级矛盾的加剧,社会风气逐渐变得浮薄和功利,韦应物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这种社会现象的忧虑和批判,同时也寄托了对人心淳朴、社会和谐的向往。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在韦应物的作品中并不十分著名,但它却以其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而备受后人推崇,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和赏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韦应物的思想情感和创作风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