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陵老子无人识,暂借邮亭整角巾。上一句是什么?

小星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与贾至舍人于龙兴寺剪落梧桐枝望灞陵

唐·李商隐

灞陵老子无人识,暂借邮亭整角巾。

顾我岂劳牵白犊,随君聊欲远红尘。

枯桐已老难成凤,濯濯春枝好作薪。

汉苑风烟吹客梦,秦城鼓角动离神。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一生经历坎坷,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译文

灞陵边上的我无人认识,暂且借这邮亭整理一下头巾。

看我哪里用得着牵白牛犊,跟随你姑且远离这尘世喧嚣。

枯老的梧桐树已难以引来凤凰,鲜嫩的树枝正好当作柴薪。

汉家宫苑的风烟吹起了我的客梦,秦地的鼓角之声惊动了我的离情。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在灞陵边的邮亭整理衣冠的情景,表达了他对仕途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灞陵老子无人识”一句,既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落寞,也暗示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而“暂借邮亭整角巾”则透露出他暂时放下尘世烦恼,整理心情的意愿。

赏析

这首诗以灞陵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与友人贾至在龙兴寺剪落梧桐枝后,眺望灞陵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人生、仕途的深刻感慨,诗中“枯桐已老难成凤,濯濯春枝好作薪”两句,以梧桐树为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仕途无望的感慨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诗人也通过“汉苑风烟吹客梦,秦城鼓角动离神”两句,表达了对远方家乡的思念和对离别的感伤。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商隐在晚唐时期创作的,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对现实社会充满了不满和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与友人贾至一同来到龙兴寺,剪落梧桐枝后眺望灞陵,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和忧伤的诗篇,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遭遇和心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