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胜堆盘供苜蓿,未言满斛进槟榔。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野田黄鹤楼

唐·刘禹锡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阑映晚日,白浪动晴秋。

渺渺疑波上,萧萧似汉流。

且胜堆盘供苜蓿,未言满斛进槟榔。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诗歌内容广泛,风格多变,既有讽刺权贵之作,也有抒发个人情怀的佳作,刘禹锡在政治上曾遭遇贬谪,但其文学成就卓越,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黄鹤楼矗立在江边,城下的沧江水滚滚流淌,红色的栏杆映照着夕阳的余晖,白色的浪花在晴朗的秋日里翻腾,江水浩渺,仿佛与天际相连,波涛声萧萧作响,如同汉水一般壮阔,即便是简单的苜蓿菜肴也胜过珍馐美味,更不用说那满斛的槟榔了,我尚未提及。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黄鹤楼及其周边的壮丽景色,通过江水、夕阳、白浪等元素,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宁静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对奢华之风的淡泊。

赏析

刘禹锡在这首诗中,以黄鹤楼为背景,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前两句直接点出黄鹤楼及其所处的地理位置,通过“沧江水”和“黄鹤楼”的对比,突出了黄鹤楼的雄伟与江水的浩渺,中间四句则进一步描绘了黄鹤楼周边的景色,通过“朱阑映晚日”和“白浪动晴秋”等细节,展现了秋日黄昏时分的宁静与壮美。

后两句“且胜堆盘供苜蓿,未言满斛进槟榔”则是诗人情感的抒发,诗人以苜蓿和槟榔为喻,表达了自己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对奢华之风的淡泊,这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态度,正是刘禹锡诗歌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禹锡被贬谪期间,在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情况下,刘禹锡依然能够保持一种豁达乐观的心态,以诗酒自娱,寄情山水,黄鹤楼作为江南名胜之一,自然成为了诗人抒发情感、寄托情怀的理想场所,在这首诗中,刘禹锡通过描绘黄鹤楼及其周边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人生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