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清明日对酒
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附加句(根据您的关键词融入):
百疾侵陵成老大,一春转盼又清明。
作者及朝代
作者:高翥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高翥,字九万,号菊磵(同“涧”),南宋诗人、词人,他生活在南宋中后期,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诗作闻名,高翥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人生感慨和田园生活,有时也涉及社会现实,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译文
(原诗部分)
南北山头布满了坟墓,清明时节人们纷纷前来祭扫,焚烧的纸钱化作白蝴蝶飞舞,悲伤的泪水染红了杜鹃花,夕阳西下,狐狸在坟墓上安眠,夜晚归来时,儿女们在灯前欢笑,人生在世,有酒就应当畅饮,因为一滴酒也到不了黄泉之下。
(附加句)
疾病不断侵袭,使人渐渐老去,转眼间又一个春天到来,又到了清明时节。
释义
原诗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祭扫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死、人生的深刻思考,附加句则直接点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以及时间的流逝。
赏析
这首诗以清明祭扫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们在清明节时的情感变化,前两句写祭扫的热闹场景,中间两句通过纸钱和泪血的意象,表达了生死之间的哀愁与无奈,后两句则笔锋一转,写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以及面对生死时的豁达态度,附加句“百疾侵陵成老大,一春转盼又清明”更是直接点出了人生的艰辛与时间的无情,使整首诗的主题更加鲜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高翥晚年时期,面对人生的种种磨难和岁月的无情流逝,他深感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他通过祭扫的场景,表达了对生死、人生的深刻思考,他也以豁达的态度面对生死,认为人生在世应当珍惜当下,有酒就应当畅饮,不必过于纠结于生死之事,这种态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也体现了高翥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刻洞察力和人生智慧。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百疾侵陵成老大,一春转盼又清明”这句诗并未直接出现在高翥的《清明日对酒》中,但根据题目要求,我将其融入其中并进行了相应的解析,在实际创作中,这样的融入需要谨慎处理,以确保整首诗的连贯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