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自遣
唐·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
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来明日愁。
别版(含关键词版,注:此版为根据关键词创意性重构,非历史真实存在)
春日自酌
唐·罗隐(虚构情境)
玻璃春满琉璃锺,
宦情苦薄酒兴浓。
月下花前频把盏,
世间纷扰任西东。
作者及朝代
作者:罗隐(约833年-约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人,晚唐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朝代:唐朝末期至五代初期。
作者简介
罗隐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归隐九华山,以诗酒自娱,他的诗作风格犀利,讽刺辛辣,对晚唐社会的腐败现象多有揭露和批判,他的诗歌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
译文(以“春日自酌”版为例)
玻璃杯中春酒满溢,晶莹剔透如同琉璃钟,
为官之情淡薄如水,唯有酒兴浓烈如虹。
在月下花前频频举杯,
世间的纷扰烦恼就任凭它东西南北风。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春日里独自饮酒的场景,表达了他对仕途的失望和对个人情感的超脱,玻璃春满琉璃锺,形容酒器精美,酒香四溢,象征着生活的美好;宦情苦薄酒兴浓,则直接点出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饮酒的热爱,月下花前频把盏,展现了诗人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世间纷扰任西东,则表达了他对世俗烦恼的淡然处之。
赏析
这首诗以酒为媒介,展现了诗人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他对仕途的失望和痛苦显而易见;他又能在酒中寻找慰藉,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诗中“玻璃春满琉璃锺”一句,不仅描绘了酒器的精美,更通过酒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宦情苦薄酒兴浓”一句,则巧妙地对比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饮酒的热爱,凸显了他个性的鲜明和独立。
创作背景
虽然“春日自酌”版为虚构情境下的重构,但结合罗隐的生平经历,可以推测他创作类似题材诗歌的背景,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官场腐败严重,许多有才华的士人难以施展抱负,罗隐作为其中的一员,自然对仕途充满了失望和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以诗酒自娱,通过创作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而“玻璃春满琉璃锺,宦情苦薄酒兴浓”这样的诗句,正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