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
唐·白居易
新醪薄薄闲寻醉,残发萧萧闷忆梳。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他的作品以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新酿的薄酒,我闲来无事便寻醉消遣;稀疏的白发,让我郁闷地想起梳理,闲坐在小窗前,手捧《周易》默默研读,不知不觉中,春天已悄然逝去多时。
释义
“新醪薄薄闲寻醉”描述了诗人以新酿的淡酒自酌,寻求片刻的醉意与放松;“残发萧萧闷忆梳”则表达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无奈与感慨,稀疏的白发让他心生郁闷,回忆起往昔梳理头发的日子。“闲坐小窗读周易”展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他在小窗前静静地研读《周易》,沉浸在学问的世界中;“不知春去几多时”则透露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淡然与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闲居生活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日常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其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首句“新醪薄薄闲寻醉”以酒为媒,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享受;次句“残发萧萧闷忆梳”则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与无奈,后两句“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更是将诗人的闲适与超脱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沉浸在学问的海洋中,忘却了时间的流逝,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此时的他已历经仕途的起伏与人生的沧桑,对名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体悟,晚年的白居易更加倾向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他选择闲居生活,远离尘嚣,以诗酒为伴,以学问为乐,这首诗正是他这种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通过描绘闲居生活的点滴,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的思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