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思
唐·杜牧
云冷数声闻断雁,溪清百尺见游鱼。
秋来处处割愁肠,夜半灯前忆故庐。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歌内容广泛,风格俊爽峭健,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及怀才不遇之感。
译文
天空中云朵冷寂,几声雁鸣传来,那是失群的孤雁在哀鸣;清澈的溪流中,可以清晰地看见百尺深的游鱼游动,秋天一到,处处都让人愁肠百结,到了夜半时分,我在灯前独自思念着远方的故乡。
释义
首句“云冷数声闻断雁”通过描绘冷寂的云朵和孤雁的哀鸣,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次句“溪清百尺见游鱼”则以清澈的溪流和游鱼为对比,展现出自然界的宁静与生机,与前句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后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秋天的愁绪和对故乡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诗以秋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首联以“云冷”和“断雁”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则以“溪清”和“游鱼”的对比,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意境,颈联和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愁绪和思乡之情,情感真挚,动人心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牧在晚唐时期创作的,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诗人身处其中,深感无力改变现状,内心充满了愁苦和无奈,诗人长期在外漂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日益加深,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景和抒发情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愁苦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