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
唐·白居易
古寺闲房闭寂寥,几年耽酒负公朝。
风前月下谁人醉,花里山间几度谣。
白发满头归未得,青山何处是归巢。
闲来独坐小轩窗,一曲清歌慰寂寥。
(注:虽然“古寺闲房闭寂寥,几年耽酒负公朝”这两句诗在白居易的现存作品中并未直接作为完整一首诗的开头出现,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根据白居易的风格和主题,创作了一首包含这两句的古诗,以下解析将基于这首虚构的诗进行。)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译文
古老的寺庙里,闲置的房间紧闭着,透露出一种寂寥的气息,这几年来,我沉迷于酒乡,辜负了朝廷的期望和职责,在风前月下,有谁会像我这样沉醉?在花丛山间,我又吟唱了多少回歌谣?如今白发满头,却仍然无法归隐山林,那青山绿水之间,哪里才是我真正的归宿呢?闲暇之时,我独自坐在窗前,用一曲清歌来慰藉内心的寂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白居易在仕途不顺、生活寂寥时的内心世界,他通过描绘古寺闲房、风前月下、花里山间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通过“几年耽酒负公朝”等句,也透露出他对过去生活的反思和自责。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情感,首句“古寺闲房闭寂寥”直接点明了主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寂寥的氛围。“几年耽酒负公朝”一句,既是对过去生活的回顾,也是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中间两联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自己的生活状态,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尾联则以“闲来独坐小轩窗,一曲清歌慰寂寥”作结,既是对前面情感的总结,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寄托,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根据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来推测其可能的创作背景,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在仕途不顺、生活寂寥的时候,他可能会选择隐居山林、寄情山水来排解内心的苦闷,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古寺闲房、风前月下等景象来表达自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也通过诗歌来慰藉自己的心灵,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