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中思
唐·白居易
不恨童心伴蜂蝶,但愁病眼厌风沙。
灯前对酒遥思客,月下闻砧独叹嗟。
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夸。
唯应清夜无眠意,长看天边意未涯。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不怨恨自己童心未泯,喜欢与蜂蝶为伴,只是愁苦于病眼难以忍受风沙的侵扰,在灯前独自饮酒,遥想远方的客人,月光下听到捣衣的声音,独自叹息,虽然年老容貌已改,但醉酒后的意气仍然豪迈,只有在清冷的夜晚无法入眠时,才会长时间地望着天边,思绪无边。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病中的复杂情感,首句“不恨童心伴蜂蝶”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纯真与童趣,次句“但愁病眼厌风沙”则透露出因病而感到的无奈与愁苦,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病中的孤独与对远方的思念,以及虽年老但意气不减的豪情。
赏析
这首诗以病中思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首联以对比的手法,将童心与病眼相对照,突出了诗人因病而感到的无奈与愁苦,颔联则通过灯前对酒、月下闻砧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思念之情,颈联则以老去形容虽改,但醉来意气尚存的对比,展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尾联则以清夜无眠、长看天边的描绘,将诗人的思绪引向远方,使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晚年时期创作的一首病中思之作,当时,白居易已步入晚年,身体日渐衰弱,疾病缠身,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在病中的复杂情感和对远方的思念,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白居易在晚年时期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也透露出因病而感到的无奈与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