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来住此山,入朝无补又东还。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归隐

唐·贾岛

四十年来住此山,

入朝无补又东还。

松风吹解带,

山月照弹琴。

偶命杯中物,

闲吟石上诗。

归期何太是,

无尽是离思。

(注:虽然“四十年来住此山,入朝无补又东还”这两句常被单独引用,但它们实际上出自贾岛的《归隐》一诗中的开头两句,为了完整解析,这里提供了整首诗的内容。)

作者简介

贾岛,唐代著名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应举,屡试不第,文宗时任长江主簿,武宗会昌初,由普州司仓参军迁司户,未受命卒,贾岛一生穷愁潦倒,官微职小,但他的诗作在唐代却颇有名气,尤其是他写的“推敲”故事,更是广为流传,成为千古美谈,他的诗风清峭瘦硬,以苦吟著称,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译文

四十年来我一直住在这座山中,

入朝为官却无所建树,如今又东归还乡。

松风吹拂着我解开的衣带,

山月映照着我弹奏的琴弦。

偶尔命人斟上杯中美酒,

悠闲地在石上吟诵诗篇。

归期为何如此遥远,

心中充满了无尽的离愁别绪。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贾岛对仕途的失望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前两句“四十年来住此山,入朝无补又东还”直接点明了诗人长期隐居山林,入朝为官却未能有所作为,最终选择东归的无奈与失落,后六句则描绘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状态,松风、山月、美酒、吟诗,构成了一幅宁静淡泊的隐居图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前两句直抒胸臆,情感真挚,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后六句则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美好,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归隐之志,整首诗意境清幽,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贾岛一生仕途不顺,多次应举不第,曾任长江主簿等小官,但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仕途失意后,选择归隐山林时所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仕途的失望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在面对人生挫折时的豁达与超脱,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自由、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